Australian Embassy, China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

斯蒂文•里德在研讨会上的讲话

 

澳大利亚羊毛产业界在中澳自贸协定

斯蒂文•里德
斯蒂文•里德在羊毛业界已有25年从业人员经验,担任过GH Michel公司的总经理、BWK Elders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以及澳大利亚羊毛检测局的主任。

重要信息
主要内容如下:

  • 澳大利亚羊毛对中国羊毛总体上并不构成竞争;
  • 澳大利亚羊毛与中国羊毛形成互补,满足中国竞争激烈的毛纺业的需求;
  • 放开羊毛贸易的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将是互惠的;

简介

本文是代表澳大利亚羊毛创新公司(AWI)的自由贸易委员会撰写的。该委员会的成员代表羊毛的生产、加工、检测和出口的各个环节领域。AWI是羊毛生产者拥有的非营利性公司。本文涵盖了对中澳两国羊毛产业未来都十分重要的的几个问题。首先,本文指出了澳两国羊毛产业的深度一体化和互补性。我们两国的羊毛业相互补充而非相互竞争。接着探讨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能为我们两国带来益处的潜力。最后,文章介绍了澳羊毛产业支持中国的重要措施,并以一些重要结论结尾。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羊毛产业相互依存度很高

澳中两国的羊毛产业同属世界上最大的羊毛产业之列。澳大利亚的年产量约为35万吨而中国每年生产羊毛16万吨。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羊毛生产国,供应满足中国60%的需求。澳大利亚本身是个小的纺织品加工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国和羊毛纺织品消费国,购买澳大利亚60%的出口羊毛。根据Woolmark公司的预测,2010年中国对羊毛的需求将翻一番,占到全球服装加工用毛的62%。

澳大利亚需要中国这个羊毛出口市场,中国依靠从澳大利亚进口制造纺织品的羊毛,满足国内和海外出口市场的需求。

澳大利亚与中国羊毛产业的互补性

中国的羊毛和澳大利亚产的毛具有高度互补性。中国国内的羊毛产业所生产的羊毛适合家居陈设及制作地毯,而澳毛正是中国的服装企业制造高档羊毛服装所需的羊毛,中国加工的高级羊毛服饰满足国内外的大量需求。

两国所产羊毛之间的竞争非常小。大部分的澳大利亚羊毛是美丽诺羊毛,直径较窄、纤维较长,适合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服装。这类羊毛只占中国产的羊毛总量的10%。

大部分中国的羊毛纤维更粗更长,一般超过25微米粗,适合用于生产其它类型的服装纺织产品。

澳输华羊毛的类型已经有所变化 – 羊毛纤维越来越细。总体讲,中国过去从澳大利亚进口23至25微米粗的羊毛。精细羊毛近年来进口比重有所增加。目前,近三分之一的未加工澳毛是19微米甚至更细的羊毛。而十年前这样细的羊毛的进口比例不足总量3%。这反映了中国纺织业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更高质量服装产品的变化趋势,随之需要更细的美丽诺羊毛作为加工原料。

阻碍贸易增长的壁垒 – 针对贸易的限制性措施

贸易壁垒仍然阻碍澳大利亚的对华出口。尽管中国履行了其入世时承诺,但进口壁垒依然存在,包括关税、关税配额和羊毛再检的费用。

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羊毛的壁垒造成最大负担在于随着需求的增加澳羊毛生产者和中国的纺织品制造商都受到惩罚,而中国对羊毛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中国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含脂原毛和轻加工的羊毛实行关税配额(TRQ)管理,就是说对低于一定数量的进口羊毛征收较低的关税 (“配额内”关税)而当配额用满时,对超出的部分征收较高关税(“配额外”关税)。

就含脂原毛而言, 这意味着关税将从1%增加到38%。

含脂原毛的代价不仅是关税本身,而是其在配额用满后抑制需求的方式。无疑如果羊毛的需求不断增加,TRQ所造成的成本负担会越来越重,除非TRQ管理方式取消或者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扩大配额数量。


阻碍贸易增长的壁垒 – 检测

进口到中国的羊毛有一部分要再次检测以验证羊毛是否符合出口文件中所称的质量水平。通常在省级层面对全部进口羊毛收取再检费。这种再检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澳毛在出售之前都要经过检测,必须符合国际标准。

研究发现虽然对全部进口毛征收再检费,但实际只有20%的羊毛得到检测。对进口商征收再检费,而费用最终转嫁至出口商。收费大约占进口羊毛价值总额的0.15%。羊毛质量、标准及合作检测程序方面如果签订更好的双边安排协议可以消除再检的需要。

在澳大利亚销售的羊毛中有85%是是通过拍卖系统销售的。从交通运输、处理、检测、仓储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是在竞争的市场中的商业行为。相比之下,中国生产的毛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经过拍卖程序或采用其他类似澳大利亚做法进行测量或检验。

阻碍贸易增长的壁垒 – 风险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数量已经接近配额的上限。2004年的进口占用原毛配额的78%,2005年占用87%。而2006年的前六个月就已经使用了全年配额的47%。

中国对羊毛的需求会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需求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因此,实行配额外高关税的风险将会增加。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纺织业将做出反应,以竞争的纤维(主要是人造的纤维)来取代羊毛。澳大利亚羊毛产业作为中国的主要羊毛供应者将遭受损失。

在这里应该提一下,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者没有得到任何的补贴。这一点得到了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肯定。该组织在其2005年生产者支持评估报告中指出,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者已经多年没有从任何政府安排中得到支持来取得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上次澳政府提供支持要追溯到1997年)。

涵盖羊毛业的自由贸易协定将造福两国

莫那什大学政策研究中心进行的独立模型试验表明,解除澳中羊毛贸易领域的壁垒将给澳中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利益。

在澳大利亚,含脂原毛出口价值将比不签订澳中自贸协定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贸易的期待增长值多增加6亿美元。

涵盖羊毛业的自由贸易协定将造福两国

在中国,纺织和服装产业将会使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水平提高到价值近4亿美元。中国总出口额将提高到13亿美元,同时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出口额增长8亿多美元。

最为显著的是,中国实际GDP增长4亿5千7百万美元,显示了涵盖羊毛业的澳中自贸协定对更广泛的中国经济所带来的潜在好处。

由于澳中羊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补性,中国羊毛产量将继续增长。然而,根据经济模型测算,如签订澳中自贸协定,从现在到2015年这十年间,中国的羊毛产量将比没有签订自贸协定低9% (即签订澳中自贸协定的话,中国的羊毛产量的增长率将每年比没有自贸协定慢1%。)

这种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因为澳中两国生产的羊毛相同种类的比例很小。澳大利亚羊毛创新公司所进行的研究,另据了解,中国羊毛生产者由于市场行情的原因已经从羊毛生产转向羊肉的生产。

新西兰羊毛对中国的羊毛生产者威胁更大

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羊毛与中国自己生产的羊毛具有互补性,然而对新西兰来说并非如此。出口至中国的澳大利亚羊毛在品种上与产自中国和新西兰的羊毛很不相同。但中国产羊毛与新西兰出口中国的羊毛很接近。

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羊毛比新西兰出口中国的羊毛及中国自产的羊毛直径略小。因此,新西兰和中国的羊毛生产者比起对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者来说,其相互之间更具有竞争关系。

中国本地羊毛的主要竞争来自从新西兰进口的羊毛而不是澳毛

仅有13%的澳大利亚羊毛直径为24微米以上,但有87%的中国羊毛直径为25微米以上;然而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羊毛有98%直径为24微米以上。

结论是中国羊毛生产很大程度上与来自新西兰的羊毛相竞争,而非澳毛。

澳大利亚对中国羊毛产业的援助

澳羊毛产业已经意识到与中国羊毛业进行自由贸易的敏感度。为了缓和这些问题,澳羊毛业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澳羊毛产业与中国相关产业和政府机构召开研讨会和信息交流会,旨在提高对澳中自贸协定所带来的互利的理解。

另一项措施是由澳羊毛产业提出的一个项目。这是一个技术合作项目。将作为澳中农业合作项目将由澳大利亚羊毛创新公司实施。

这一项目将包括一系列的活动,以培训农民和安排新疆和内蒙古的业内人士进行信息共享为主。该项目旨在提高现金回报率,和提高在中国偏远山区从事羊毛生产的农民或羊毛生产者的赢利能力。

中国羊毛生产者将采用用来提高中国偏远地区的羊毛生产者所生产羊毛的等级、先进的羊毛分类和储藏技术,并将从中受益。通过建立新的业务联系,中国羊毛产区的地方政府、从事羊毛生产的农民、羊毛工厂以及羊毛销售市场的组织者之间的沟通将会随之加强。

中国羊毛生产者的利润将会得到提高,这有助于中国羊毛业在中期获得持续发展。这一最新提议的项目一直在持续,澳大利亚通过这些项目对中国羊毛业的提供了巨大支持。

仅在过去的四年中,澳大利亚羊毛创新公司(AWI)在中国的项目预算就已经超过了1200万澳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澳大利亚多年来通过诸多的项目给中国羊毛产业提供了技术援助,例如,通过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项目向包括羊毛生产者在内的中国羊毛产业提供技术援助。


重要结论

对澳大利亚的羊毛产业而言,中国是至关重要的。澳产羊毛98%用于出口,其中60%输往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毛纺加工出口国,而且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零售市场。

对中国来讲,从澳大利亚得到高质量的美丽诺羊毛是很重要的,从而使中国的毛纺产业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中澳两国的羊毛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两者高度互补而不是相互竞争。

自由贸易协定将确认两国羊毛产业间业已存在的紧密一体化关系和互补性,保证消除将来实施配额外关税的风险。

结果会提高澳中两国的互利程度和经济利益。的确两国羊毛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已经清晰地证明,在羊毛贸易领域取得良好成果理应是中澳自贸协定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