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业概览
2005年5月中澳两国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该协定将涵盖包括货物、服务和投资在内的所有产业和部门。
有观点认为糖业是一个敏感的产业。但是澳大利亚和中国存在着互补性,澳大利亚可以帮助中国弥补中国的生产与日益增长的消费之间的不足。澳大利亚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糖出口国,但其产量有限,而且有现存的贸易承诺,因此 澳大利亚的出口无法取代中国的生产。
生产、消费和贸易
2006年中国的原糖产量为950万吨,同期消费量为1120万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通过贸易(110万吨)和储备(60万吨)得以弥补。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对糖的消费日益增加,但中国人均糖消费量仅有8公斤。2006年中国进口糖的主要供应国为古巴、巴西、韩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中国糖果出口产业提供了糖原料。
2005年澳大利亚的原糖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530万吨和120万吨。产量连续数年保持稳定。人均糖消费量为40公斤。2005年澳大利亚的原糖出口量为420万吨,主要出口至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自2006年1月1日起,昆士兰州糖业公司失去其对昆士兰州糖业的监管垄断地位,与制糖厂合作,向商业营销机制转轨。
糖业种植者
甘蔗原糖占中国原糖产量的90%,其种植面积为150万公顷,主要产糖区为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糖用甜菜的种植面积为25万公顷,主要产区为新疆和黑龙江。
澳大利亚生产的糖全部从甘蔗中提取。95%的甘蔗产自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区从丽斯莫尔至凯恩斯之间绵延2000多公里的带状区域。其余的种植区位于西澳大利亚州。澳大利亚拥有6500个糖种植农场,这一数字还在下降。平均的农场面积为75公顷。
其他甜味剂
中国政府规定用于国内消费的糖精不得超过3500吨。糖精是一种化学甜味剂,它的甜度是糖的500倍。
2007年中国预计生产高果糖谷物糖浆520万吨,相当于350万吨原糖的产量。
制糖厂
中国拥有300家正在运营的糖厂, 2005年中国最大的28家糖厂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
澳大利亚共有29家糖厂,其中25家位于昆士兰州。
澳大利亚: 成本竞争力因素
澳大利亚甘蔗种植者的高度机械化抵消了其高昂的劳动力成本。
研发对于糖业的生产力至关重要。澳大利亚甘蔗试验管理局(BSES)是甘蔗生产者、制糖厂共有的组织。该机构研发优质的蔗糖种子以满足出口商的要求,从而提高糖精加工的效率。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已经帮助中国在广东和云南 建立了类似的项目。
澳大利亚原糖储藏能力相当于其原糖年产量的一半,保证了澳大利亚及时地实现糖供应。
澳大利亚29个制糖厂毗邻昆士兰州的七个糖进出口岸和西澳大利亚的一个糖进出口岸。与其它内陆糖生产国相比,澳大利亚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
自由贸易区谈判
仍然有一些障碍使我们不能充分享受到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所能带来的益处。中国对于原糖的进口配额为194.5万吨,配额内关税为15%而配额外关税为50%。更好更稳定地进口澳糖将对中国的食品加工业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