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n Embassy, China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

棉花业概览

棉花业概览

2005年5月中澳两国就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开始谈判,该协定将涵盖包括货物、服务和投资在内的所有产业和部门。

有人认为,棉花是敏感产业。澳大利亚和中国出产的棉花成本为全世界最低,中国的棉花产量是澳大利亚的7倍。因此,澳大利亚并不能取代中国的棉花生产能力,相反,澳大利亚可以帮助中国填补国内生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缺口。

棉花

棉株的纤维可制成纱线和布,种子可经碾磨制成油料或用做动物饲料,叶片可覆盖树根。

生产、消费和贸易

2006年,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为510万公顷,产量为2600万包,比2005年减少了10%。但预计到2007年,棉花种植面积将上升至540万公顷。2006年,中国进口了超过1900万包棉花,以弥补国内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同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棉花出口量为110万包。

2006年,澳大利亚棉花种植面积为34万公顷,产量为280万包,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4%。2006年澳大利亚的棉花出口量为290万包,其主要棉花出口市场为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和日本。澳大利亚棉花籽的年均产量为1百万吨,其中70%用于国内消费,其余用于作为牲口饲料出口。

棉花种植户

中国的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种植棉花,主要的棉花种植区域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在长江流域,棉花主要与冬小麦或油菜混合复种,在黄河流域,与冬小麦复种。新疆(西北地区)以出产高质量的彩棉和长纤维棉花而驰名全国。

澳大利亚的棉花产地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澳大利亚的棉田面积通常为500至2000公顷,机械化程度较高且为资本密集型种植,要求棉农掌握复杂的技术和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90%以上的棉花种植使用灌溉技术。大多数棉田为农户自有,其中许多农户同时生产其他农产品。

构成澳大利亚竞争力的要素

澳大利亚棉农缴纳每包棉花13元人民币的强制性税费用于相关研究。每年,约1亿7千万人民币的经费被用于研发作物保护技术、可持续耕作技术、培养新的棉花品种及降低对化学品的依赖。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还涉及改良棉花种植技术、拓宽种植和棉织物的使用范围等。

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仍有一些障碍使我们无法获得棉花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自由贸易协定将可能排除这些障碍,使两国同时受益。中国对棉花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额度为89万4千吨。配额内关税为1%,而配额外关税为40%。关税配额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统一管理。

产量和消费量的不同以及澳大利亚棉花出口的发展重点充分显示出,澳大利亚与中国可以成为绝好的棉花贸易伙伴。对中国的关税配额实行灵活管理将有助于中国的纺织厂家与澳大利亚的棉农更紧密地合作,并确保供货稳定。中国的纺织厂将可能与澳大利亚的棉农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持久的协作关系将有助于增进两国农业科学界和棉花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