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n Embassy, China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

斯蒂芬妮•菲依在研讨会上的讲话

 

“澳中服务业贸易:机遇和挑战”研讨会
2006年4月24日
中国•北京

专题会议(三)
教育

斯蒂芬妮•菲依教授
莫纳什大学副校长(国际事务)



介绍

很高兴来到北京并且有机会对中澳两国未来关系本着学术合作、互利互惠的精神进行一番探讨。

本演讲主要关注高等教育项目;而我的同事将讨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问题。我演讲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
  • 目前中澳教育合作的框架
  • 我们怎样促进将来的合作
  • 澳大利亚教育开放的经验以及带来的好处

我想以回应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岑建君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白。在去年的“中澳跨国教育质量保障与管理研讨会”上,岑司长提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广泛交流, 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共谋互赢”。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

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学术地位很高,并且非常注重质量保障。

国际教育主要提供者

让我先谈谈数量,然后再谈质量: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统计,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数量为全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而这两国的人口数量比澳大利亚多很多)。

而就所有学生中国际学生占的比例而言,澳大利亚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第二大高等教育提供国(仅次于美国)。

以下为2005年在澳大利亚注册的国际学生数量,以及其中中国学生的数量。(数据来源: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局):

所有教育 总数:345,000 中国:81,000

高等教育 总数:164,000 中国:40,000

职业与技术教育 总数:66,000 中国:12,000

海外留学生英语专修课程 总数:65,000 中国:16,000

中国是澳大利亚海外学生的第一大来源国。

澳大利亚教育机构还为在中国的学生提供教育项目。据估计,2004年在中国有3万名学生参与了澳大利亚的教育项目,这些教育项目包括学士、硕士学位、专科以及认证课程,以及一些澳大利亚基础项目和大学预科课程。提供的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培训、商业、财会、护士、公共卫生、信息科技、教育/英语外教、工程、法律和中等教育。另外,合作办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学生们可以在中国学习部分课程,然后在澳大利亚完成学业,这种方式涵盖了一系列的学科和各个水平的学习。

到2004年6月为止,澳大利亚的大学在中国共有48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34个硕士项目和14个本科项目。

学术地位很高

澳大利亚学术教育的质量从大量外国学生愿意到澳大利亚学习这一现象就可以见一斑。

我们的主要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亚太100所最佳大学”排名中很靠前,其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昆士兰大学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都排名在23名以内。墨尔本商学院以及澳大利亚管理研究学院的MBA均进入了《财经时报》2005年MBA排名前100名。在《时代周刊高等教育增刊》的大学排名中,澳大利亚的排名也非常好。

对质量保障的关注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维持澳大利亚国内和国际教育的质量。

澳大利亚有一个完备的、强有力的质量保障系统,保证教育质量的最高水准以及教育机构的高水平。联邦政府2005年12月建立的“跨国质量战略”将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海外教育的质量。

这个战略有四个主要原则:

  1. 澳大利亚的质量保障应该在国际上得到理解和尊重;
  2. 提供者和消费者都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教育过程的可靠性,以及跨国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保障;
  3. 质量保障功能必需实用、高效;并且
  4. 不管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提供的课程、项目,其标准和课程效果都必需符合国内承认的质量保障安排系统。

澳大利亚政府还提供了一个名为“海外质量良好行为赠款”的基金。政府通过为发展海外质量提供的产业自发的良好行为项目提供资金赞助,来支持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和技术教育行业的提供商。

澳大利亚质量保障的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提供援助服务,包括:在学生离开中国前为学生提供情况介绍、在机场接机、帮助学生找到当地的住宿、以及为学生在澳期间提供持续的帮助。

中澳教育合作的基本框架

教育是双边合作中重要并且不断增长的部分。在中澳两国之间已经有相当多的学术合作。

中澳教育机构之间的重要学术合作

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已经展示了他们同中方教育机构合作并进行技术和知识转移的良好意愿。这一点在中澳教育机构之间的联合项目和合作协议的数目(400个以上),以及各种研究合作和学术、学生交换之中都可以看出来。另外,澳大利亚还在中国展开了广泛的合作活动,包括能力建设项目和传授教学技巧、课程、技术以及知识产权转让。

中澳政府层面的合作

在中央/联邦政府层次的合作包括:

- 中澳科学技术合作专门基金,
- 年轻科学家交换项目,
- 联合科学技术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座谈会。

澳大利亚把中国视为在科学技术双边合作方面的优先伙伴。这一点是基于现有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对中国的兴趣,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科学和研发的重要力量的迅速崛起。

两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

在高等教育机构层面上,澳大利亚大学校长理事会(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之间有正式的合作(1998年、2002年和2005年)。

质量保障合作

我们合作的另外一个例子是2005年12月两国共同举办的“中澳跨国教育质量保障与管理研讨会”。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局和中国教育部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质量机构以及各行各业的代表组织到了一起。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与会人员都对如何合作以及在华跨国教育的运作问题表示出了巨大的兴趣。共有超过20个澳大利亚机构和60家中国机构参与了这个两天的研讨会。


我们如何改善未来合作

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合作正在进行之中。从教育在双边服务贸易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事实可以看出,教育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互利的。澳大利亚的大学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实现教育系统的现代化,以及满足中国对教育的巨大需求。但是在实现这个愿望的道路上存在一些阻碍。

中国在加入WTO的时候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让步,然而,就像服务业其他法规一样,有一些法规影响着中国教育的提供。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发现,一些管理规定和法规,如果能够得以解决,他们与中国的教育机构更加紧密的合作,分享他们的技术和创新。

这些规则包括:

学术项目的正式批准

学士学位或者以上级别的学术项目的正式批准,首先需要在省一级获得批准,然后在中央政府一级获批(教育部)。由于这两级政府的要求不一致,这个规则可能给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带来困惑。

另一个问题是时间因素:课程获得批准需要的时间过长,有时长达18到24个月之久。

资格承认

某些澳大利亚提供的,以公共就业和继续深造为目的课程或资格在中国不被承认,从而阻碍了这些澳大利亚课程或资格在中国的发展.

同时,在澳大利亚完成了部分学业的中国学生在回国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时遇到了困难,因为他们在澳大利亚的课程不被中国承认。

同样的,澳大利亚的毕业生在中国找工作时得到认可也存在着困难。

提供服务的报酬

另一个问题是资金的转移。中国的法律允许资金的跨国转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接收报酬或索回成本,例如,以澳元支付的契约教育服务费。简化这些手续能够让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对他们能够及时的汇寄跨国资金建立信心,确保澳大利亚教育服务在中国的顺利进行。

透明度

为教育机构提供一个可预测的、透明的环境同样重要。例如,在规章制定和执照要求方面提供足够的信息;在不同级别政府规章解释的一致性;以及规则更改的提前知会,能够强化澳大利亚教育机构的操作环境。

澳大利亚在自由化上的经验以及其益处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这其中特别包括了教育服务全球化带来的改变。

在谈及自由化的益处之前,用澳大利亚自身的经验也许有助于阐述这个问题。在澳大利亚,担心自由化的人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首先,批评家们担心在教育系统中将丧失政府控制。但这并不是事实。政府已经将规则制定得更加的一致、透明和简明。政府已经为外国和本土教育机构清楚的说明了其要求,因此政府正处在一个更好的位置从而更容易施加影响。

其次,批评家们还担心一旦让国外的教育机构进入,将导致教育服务质量的下降。这个也不是事实。实际上,通过澳大利亚大学质量机构(AUQA)和其他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已经得到了加强。对于外国教育机构的质量要求也得到了加强,加强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提高了本国教育机构的公众信任度。

自由化的利益包括下下面几个领域的改进:

  • 研究。包括:更容易获得国外合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基础设施;数目更多的研究生会带来研究产出提高;(联合或国外项目聘用的)学术人员带来研究贡献。
  • 就业。这包括从事联合或国外项目的学术和学术支持人员带来的更多就业机会;以及为学生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带来的更多就业机会。
  • 给学生的选择。更大范围的高质量教育机构以及课程带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 节约和方便。高质量外国教育机构来到中国意味着那些寻求著名国外机构教育但无法去国外就读的学生能够在中国就读。这为学生节省了旅行和国外生活费用,同时又使得他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不会因此而中断。
  • 教育和文化上的丰富。合适的外国课程和学习风格能够增进对全球性的理解,以及增强在一个国际化就业市场中的运作能力。
  • 吸引国际学生。著名的外国教育机构来到中国能够帮助吸引来自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

中国学生将一如既往的前往国外就读,我们理解中国希望增加在本国就读的学生数,同时日益寻求途径来吸引国际学生来中国就读。与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能够帮助中国实现这些目标。建立在我们互相合作的基础上,自由贸易协定鼓励在华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国内和国际教育需要。

自由贸易协定能够推动学术资格的认证,这将使得双方受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支持高等教育资格认证的安排,该安排意在推动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教育资格认证互相认可的广泛性。例如,更广泛的澳大利亚资格认证将帮助中国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还能保障中国学生为获得澳大利亚学位所进行的投资。

我再次引用中国教育部岑建君先生的话作为总结:“我们欢迎最好的实践和最佳的经验,但我们并非不加选择的全盘接收或者准入所有的参与者”。正如以上探讨所言,自由贸易协定成功的进展能够帮助实现这个重要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