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n Embassy, China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

约翰•理查德森在研讨会上的讲话

 

“澳中服务业贸易:机遇和挑战”研讨会

2006年4月24日
中国•北京

专题会议(二)
工程、建筑和建设

约翰•理查德森
考克斯理查德森建筑师事务所 董事



一个澳大利亚建筑师的几点看法


我是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而不是贸易谈判代表在这里发言。我和我的许多同行对于贸易术语摸不着头脑,但我是谙熟建筑设计服务的。

我是考克斯集团的董事。该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公司拥有350名员工,分布在澳大利亚国内,中东以及引人关注的中国地区。目前我们在上海和北京已设有分公司。

考克斯集团,与其他建筑师事务所一道,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执业经验。

澳大利亚的建筑设计执业表现为多种形式,从独立执业者到超过500人的建筑设计公司不等。尽管多数执业规模都较小,业务规模也不显著,但是很多都在开展中国的业务。据我所知,澳大利亚十个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中,30%到55%的业务收入都来自海外市场,其中中国的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代表了广大执业者对前景的期望。

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代表9000名会员,其中5400名为注册执业建筑师。协会为其会员在中国的执业提供支持,协会支持建筑行业,特别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自由化,尤其是中国的执业范围。这一宗旨反映了澳大利亚本土放开建筑设计环境,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澳大利亚的建筑设计业市场的自由化基于两个根本原因:一,由于竞争法的规定,市场上不存在固定的建筑设计收费标准。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建筑设计。二,注册建筑设计师仅可以使用建筑设计使这一个头衔,仅仅代表教育程度。建筑图纸无需经建筑师签字。

世界上所有的建筑师都使用着相同的建筑语言;建筑师们有共同的职业追求,科技的运用,公共利益与业主利益间的平衡,以及对建筑史、艺术、文化的借鉴和传播。澳大利亚和中国建筑师之间的联系业已建立并将长久保持。

澳大利亚的建筑师渴望与中国的同行在更广的设计领域内合作。悉尼的两个标志性建筑,歌剧院和海港大桥,都是后殖民时代以后的产物,是本地和海外建筑师间合作的见证。

建筑师协会可向中国提供以下的咨询和服务:

1. 澳大利亚国内的大学目前正向中国的建筑学生提供高标准的专业培训,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促进两国间同行的亲密关系和相互间的信任。

2. 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公司与中国有很多重要项目的合作,向中国引进了最先进的设计手段和科技:

  • 体育设施包括新的深圳水上运动中心(COX设计)
  • 北京奥运会设施如奥运会主游泳馆(PTW设计),奥运村(PTW设计),青岛帆船基地各单体(COX设计)
  • 基础建筑项目,比如城市高速路
  • 交通项目如青岛机场(Woodhead设计)
  • 商业及住宅项目如北京的锦秋之春(COX设计)
  • 水滨开发项目如南京河西新城(COX设计)
  • 长跨度轻型结构项目
  • 可持续生态设计

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公司的业务往往更注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我们一般不将工程与监管意义上的建筑结合,但在实践中两者的关系是密切的。

澳大利亚国内近年来经历了设计理念上有重大的转向,各大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这体现在城市设计,街区、公园及其它公共区间的设计,可为中国数量众多的新兴城市的建设提供很多建议提供很多的借鉴。

中澳两国处于相似的时区内,相互间的联络十分方便和顺畅。

澳大利亚的建筑行业有赖于与客户和合作机构的紧密合作和相互信任,竭诚提供最优的建筑服务和商业合作,同时设计收费也相对灵活,澳大利亚国内没有法定收费标准的现状。

两国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合作也存在着以下的限制:

  • 中国国内各种项目的建筑设计更倾向于采用固定收费。当海外收费高于这一收费标准时,双方很难达成共识
  • 中国国内对建筑设计成果的法规和条例存在有前后不一致或彼此冲突的情况,不免引起误解和不确定的结果。新的投资环境中,应为建筑设计行业制订更加详细和准确的立法和法规准则。我们期待中国政府容许建立更加简单实用的海外独资公司形式
  • 我们不赞同目前的规定,即要求进行中国项目的海外建筑公司在必须确保每年在中国留居至少六个月,或必须在国内进行登记。建筑师是国际性的行业,不应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有的项目周期非常的短暂
  • 中国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尚有待提高,包括设计成果和商标的保护。未经授权借用他人的设计或引入其它建筑师的商标等时有发生
  • 中国业主对海外公司的设计费支付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作法

以上的看法中尚未两国间的货币兑换或币值变动对双方合作的影响,以及两国文化的差异对项目合同谈判进程的潜在影响,而只就本次论坛的范围选取了相关的议题。

澳大利亚建筑行业期望与中国结成紧密、长久的伙伴关系,希望本次论坛能对这一宗旨有所裨益。